日报讯 (记者唐佳美 通讯员张平)“有了医保好政策,我看病不愁了!”家住海安雅周镇庞庄村的姚武龙,身患脑肿瘤,是我市的建档立卡户。2019年,姚武龙全年医药费共310338.64元,通过基本医疗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共获补偿救助297516.02元,实际年度医疗费用自付仅12822.62元,补偿率将近96%。
让姚武龙受益的是我市构建起来的医保扶贫机制。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将建档立卡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筹资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确保健康扶贫路上不落一人。与此同时,出台《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就医便利化。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54966户、94717人,因病致贫占50.2%,疾病已成为低收入人口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
为确保全市低收入人口重特大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大幅减轻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我市不断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大病保险向困难人员倾斜。将属于我市医疗救助对象或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符合大病保险待遇享受规定的,其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50%,各费用段报销比例各提高5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实施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目前,全市有各类医疗救助对象228353人。去年以来,全市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92亿元,救助250万人次。
8月1日起,我市医疗救助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救助范围、救助标准、经办管理、定点管理和信息系统的“五统一”,在全省率先完成医疗救助的市级统筹,以增强对贫困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最大限度地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以前救助对象只有在生活保障领取地就医,才能享受医疗救助。”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顾忠贤说,今后只要是南通市户籍的救助对象,在本市范围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都可以享受到“一站式”结算服务。
高血压、糖尿病、长期精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特殊疾病因其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为此,我市建立特殊病专项门诊,同时全市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9.91%,电子建档率达到98.92%,基本实现建档立卡人口家庭医生和电子健康档案全覆盖。
为了进一步保障患病建档立卡户得到有效救治,2018年9月,南通市卫健委在市慈善总会冠名设立“江海健康扶贫基金”。作为江苏省首个健康扶贫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单次住院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及慈善助医支付后,个人自付费用超过5000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
解决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一个长期过程。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不断加大健康扶贫投入,积极创新健康扶贫方式,坚持精准施策,把健康扶贫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